开心青年 发表于 2013-9-5 17:24:01

唱起《地道战》

黎 阳(文峰区)              编者按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安阳晚报》人文周刊再次刊登数篇本地作者撰写的关于抗战的文章,旨在警醒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在纪念抗战胜利之际,我想起了看过无数次的抗日战争故事片《地道战》,不由自主地哼起了熟悉的旋律:“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
        应该是2005年吧,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来到仰慕已久的地道战拍摄地、著名的地道战发生地之一河北省清苑县冉庄。
        虽然我从电影上对这些地方已相当熟识,但当我站在冉庄街头时,我还是感到无比的惊讶和震撼。
        这就是那口大铜钟吗?就是它,每当万恶的日本鬼子来临之前,大铜钟就发出连续呼唤:“当!当!当!”提醒睡梦中的乡亲们赶快起床,坚壁清野,进入地道,躲避敌人的刺刀和子弹。在日本兵凌晨偷袭时,大铜钟在老村长的手中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当当当当当……”乡亲们及时地躲藏起来,老村长却掏出怀里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端详着街角拐弯、碾盘底下、树洞中间、烧饼炉边那一个个设计巧妙的射击孔,我注视着炕面锅台、牲口槽、水井中一个个外面看不出一丝玄机的地道口,我通过那一道道制敌于死地的翻板和陷阱,我走过那一条条地下通道,房间之间院落之间的隐秘通道、房顶之间梯子架起的通道。就是这天通、地通、院通构成的天罗地网,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军一次次的来犯,只留下来一具具的尸体和枪枝弹药。
        上中学时多次看电影《地道战》,我曾经想,如果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我也会是一个挖地道打地道战的好手。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年,我就参加了挖地道,后来又带人挖地道。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安阳城里的街道不少地方挖起了战备地道。地道挖通后需要用砖砌劵顶和墙体,每个街道居民委员会都自己建起了小砖窑烧制红砖,并号召家家户户交砖坯,按人头计算,一般是一个大人一百块,一个小孩五十块。每家都打砖坯,哪里找这么多黄土?有人就打上了破败的古城墙的主意。那时候也不讲古城保护,你一车,我一车,城墙边拉黄土的“轱辘马”排起了队,就这样,把小东门以北护城河以内几百米城墙,生生被挖平了。
        当时我在文峰区头二三道街街道办事处三道街南段居委会当文书。每个居委会除了分配有街道下面挖掘地道的任务外,还有在有条件的大院里挖防空洞的任务。我家所在的十四号院院子较大,住户较多,于是,我参加了一段街道上的挖地道后,就向街道办事处主动请缨,召集全院十多户户主和三十多个青壮年,开了几次“诸葛亮会”,商定了施工计划和劳力排班表,购买了箩筐、井架、铁镐、铁锹等应用物品,就每天晚上热火朝天干了起来。家院的地道,虽然由于我年底应征入伍和其他因素,最终没有全部建好,但也是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次有益体验。
        在部队,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我的战友们一道,真的经受了一次坑道中的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军委工程兵建设战备“大三线”的,部队长年战斗在深山崇岭中。我们挖的是通信部队能在其中工作、生活、休息、娱乐的大坑道,有时两三万人干一个工程。负责开掘坑道的战友们每天手握电钻、风镐、铁锹,渗水多时就得穿着雨衣作业,大塌方时能从下到上塌个透亮,很多战友得了关节炎、风湿病,不少战友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今天,时值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八周年之际,我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地道战》主题曲的歌声;我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冉庄老槐树下那口大铜钟的巨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唱起《地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