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 发表于 2013-9-6 15:51:01

驻村 为百姓留下些什么

  “三年时间,你在村里能干点什么?三年后,能为群众留点什么?”这是笔者在驻村任职工作头一天所思考的问题。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在农村。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2011年10月,笔者有幸成为市直单位驻村干部的一员,来到了滑县半坡店乡东孟虎寨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个村距县城32公里,地势偏僻,群众生活、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精神文化活动贫乏,村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务工等,经济发展缓慢,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当年市直单位派驻干部最偏远的一个村。记得两年前笔者刚到村里时,恰逢雨后,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无从下脚,街道空无一人,面对这种情景,笔者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在农村干事,和群众打交道,就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赋予真心,倾注爱心,才能赢得民心。一个月后,通过摸村情、解民意,笔者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发展规划,把尽快改善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增加收入。

  600多个日日夜夜,今天的东孟虎寨村道路整洁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室建好了,学校开学了……看着群众喜笑颜开,笔者心里也很欣慰,因为我兑现了对群众的承诺。虽然很累,但能为群众做些实在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群众留下点什么,笔者觉得这两年过得很有意义。

  留下一批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两年中,笔者和村干部一起争取资金50万元硬化了村内2400余米长的道路,群众出行方便了,也体面了;筹资10余万元复建了村小学,解决了该村及邻近四个村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圆了全村群众最期盼的学校梦,学生可以安心上学,家长可以放心挣钱;街里路灯亮了,群众夜间特别是农忙时节出行更安全了,更方便了;筹措资金新建了集村“两委”办公室、农家书屋、培训中心于一体的基层组织服务中心,添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培训课桌、资料柜、音响等设施,满足了村“两委”日常办公、议事以及开展技术培训、文体健身活动等多样化服务的需求;成立了秧歌舞蹈队,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调动了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引领了文明风尚,为村级文化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留下一个助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夯实了强村富民的基础。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力量、资金发展规模种植业和饲养业。在原有肉鸡饲养小区的基础上,鼓励引导饲养户引进优良品种,加大饲养规模和防疫措施,提高成活率,由原来的存栏3万只增加到如今的4万只,增加了饲养户的经济效益。创建了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群众收入。

  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驻村队伍,造就引领致富的新型农民。两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将提高村“两委” 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年底,该村顺利完成村“两委” 换届,调整充实村委委员3人,让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今天的驻村工作,是为了明天的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需要聚集点滴行动。

  一年后,驻村任务就将结束,将来留下些什么?笔者的目标就一个,要留下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留下心系百姓冷暖、倾听群众呼声、洞察百姓疾苦的工作作风。  

  (作者为市农机局驻滑县半坡店乡东孟虎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驻村 为百姓留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