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红谈九江发展三重点
在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九江市市长曾庆红代表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科学理性、鼓舞人心、饱含深情、务实可行的好报告。报告回顾过去的五年,实事求是,历历在目;规划未来的五年,高瞻远瞩,字字千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总理的报告非常诚恳实在地告诉了人们,政府做了什么、政府在做什么、政府将做什么,温总理的报告指出,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是老百姓幸福感来源的保证,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人民的幸福感就会增强,所以,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曾庆红市长表示,回顾“十一五”的伟大成就,远瞻“十二五”的宏伟蓝图,作为一位来自基层政府的代表,曾庆红代表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无比优越;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全局、科学治国、协调理政的无比高超;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复杂、应对变局的大政方针、具体措施的无比正确。我们深为能身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幸运,深为能身体力行地参与这样一个伟大的实践而感到光荣。“十一五”的中国,是一个国力极大增强、民生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重要时期;“十一五”的江西,也是一个发展加快、基础加强、民生加力的快速提升期。虽然从横向看,江西仍处于欠发达地区,但从纵向看,江西不仅经济进入了全面的高速增长,而且生态进入了全面的优化,民生进入了全面的提升。江西的发展变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准确作出了一系列符合江西实际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得益于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江西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路子。这条路子就是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不仅造福鄱阳湖,造福江西、造福长江中下游,而且对探索和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探索和形成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支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都将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曾庆红说,九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板块和湖域的主体区域,我们在九江快速赶超中,认真贯彻实施了这一战略,进而使生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本同步。
一是在生态保护上,我们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了“一保、二减、三增”的良好局面。“一保”:就是使鄱阳湖一湖清水得到了保护。近年来,我们为保护鄱阳湖水系的生态安全,在湖体核心保护区严格禁止开发,在滨湖控制开发带严格控制开发,在高效集约发展区严格做到高标开发,做到高排、高污、高耗能,低产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不上。目前九江境内的长江及鄱阳湖流域水质均达到三类以上水质标准。“二减”:就是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全面达标,同时,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控,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增”:就是增林、增绿、增景。通过“一大四小”等工程,不仅实现造林绿化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7%,而且治理水土流失200万亩。同时,我们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景区景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二是在经济发展上,我们在鄱阳湖生态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了经济速度加快、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三个同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以来,我们感到,国家和省里对九江更加关心了,形成了更大的支持力;外界和客商对九江更加关注了,形成了更大的注意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了,形成了更大的承载力。九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的互动。
三是在民生改善上,我们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进一步实现了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的三个提升。在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加大建设和治理的同时,特别是在湖区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形成生态保护的机制。未来3-5年,我们将在“十一五”已取得保障性住房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每年以2万套、1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供应量,用于解决自主创业、进城务工、园区就业的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努力把九江建设成为“只要在九江创业就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的和谐幸福之城。我们将继续一手抓发展,使发展上水平,一手托民生,让群众得实惠,实现经济增速、生态增强、群众增收,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九江的发展变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成果和证明,也可以说是江西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曾庆红在发言时满怀豪情地表示:我们相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纵深推动下,九江的发展会更加的科学、快速、可持续,九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