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纪实
魅力九江更具魅力——我市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纪实
无论是幕阜山下、柘林湖滨,还是石钟山下、东湖湖滨,到处是新的景象——路新、景新、万象更新。“强工兴城”战略指引两年来,鄱阳湖畔、匡庐峰下一片热火朝天,县县就像个大工地,框架在拉大、功能在完善、精品在增多、品位在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全市各地启动城建项目685个,投资总额达377.46亿元,开工项目569个,完工152个,完成投资128.11亿元。
“兴城”投入不断加大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美城市为人民。“强工兴城”战略确定以后,2009年各县(市、区)投入城建资金就突破100亿元,拆迁面积突破250万平方米,新开工城建项目370多个。2009年九江市城市化率已达到44.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
2010年,我市又制定三年城市建设投入200亿元的目标。通过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基本完成1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主干路网和功能设施,力争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2010年是城建投入200亿的首年,我市中心城区安排续建、新建、启动城建项目118个,总投资327.4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17.61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已完工城建项目42项,在建项目48项,累计完成投资95.87亿元,占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的81.52%。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下一步的中期目标,则是随着城区的拓展和沿长江、沿京九产业块的延伸,将九江城市放大至300平方公里;远期的规划,则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把九江县、瑞昌、湖口、星子纳入九江的大城市圈,城市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
城市面貌更加靓丽
如果说,长虹西大道拉开了“两湖时代”到“八里湖时代”的序幕。那么,市体育中心、新区医院、新区学校、八里湖大桥则是已经上演和正在演出的节目。两年来,我市城市不断变美,功能不断齐全。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八里湖大道、环湖一路、环湖二路的完工,八里湖新区推进大步向前。驱车八里湖,路平、景新、湖风习习,让人流连。
中心城区,加大投入进行道路改造。
九瑞大道、长江大道、滨江大道、浔阳东路、长虹北路等一系列道路改造,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舒畅。
赛城湖公园完工,庐山好汉坡登山公园完工,天花井森林公园一期完工,南山公园快速推进,从去年开始,我市投入10亿元,打造十大公园,提升九江的园林水平和档次,大规模改善生态条件。这些公园建成后,我市公园的数量和档次将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十里河综合整治还市民一河清水,让沿河居民重新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市体育中心2010年9月26日完工,星光闪耀,我市没有大型室内场馆的历史从此终结。市民晚饭后可到河边漫步、打太极,周末可到体育馆去健身放松心情。
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项目服务面积2800多平方公里,覆盖周边8个县(市、区),服务人口120多万。项目的建成将使大九江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以跨越方式跃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促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世界名山第一门”庐山北门已完工,琵琶亭重修已经动工,这些项目将大大地提升九江对外的旅游形象。
一个个项目的完工,城市生活功能越来越完善,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不由地惊呼,原来城市可以更美的!
创新经营保障“兴城”投入
城市建设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钱从何而来?我市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加大对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营力度,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滚动式发展。
经营土地,以地生财。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坚持收地、盘地、造地、增地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掌控土地资源,作为政府的最大资产盘活用好,保障城市建设用地和资金需求。在2009年收回闲置经营性土地9000多亩,企业改制闲置用地2900多亩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土地清理整顿工作。从2010年8月下旬开始,从有关部门及党校青干班抽调60余人,采取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办公、统一政策的办法,对城区房地产用地进行进一步清理。对市内一些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整理,变成可利用的土地,以解决用地需求量增加、争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难度大的突出矛盾。
2010年以来,我市获批新增建设用地23000多亩,中心城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39.38亿元。
经营资产,以资聚财。我市十分看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企改制资产、城市广告、特许经营权等有形和无形存量资产的盘活,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如市民服务中心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置换,采取代建模式建设。同时,进一步规范建设规费收缴。2009年规费收缴1.7亿元,是2008年的3倍;2010年前8个月收缴2.19亿元。
经营项目,开发引财。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享用商品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地下人防设施等城市建设项目实行商品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资金,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
经营平台,融资招财。按照“集中财力,分散风险、扩大融资、运作赚钱”的原则,去年,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国高薪招聘了城投、地产、国资三个公司的经理。市本级融资建设项目39个,融资额39.1亿元。目前,我市通过国开行、工行、招行、浦发行及发行信托产品,已融资到位资金16.88亿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