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棚改市长潸然泪下 央视《小丫跑两会》聚焦南昌棚改
x 3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两会特别节目—《小丫跑两会》,以《南昌棚改破难题》为题,通过对市长郭安以及我市棚户区部分居民的采访,对南昌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棚户区居民期待早圆安居梦
报道以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南浦路19号居民周奶奶及青云谱区十字街居民秦强的经历聚焦南昌棚户区改造。周奶奶是南昌西湖棚户区居民之一,一家三代四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通过棚户区改造,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房。
对于南昌市棚户区的现状,南昌市市长郭安也多次实地探访,郭安说:“棚户区居民有‘三怕’,首先是怕下雨,一下雨,整个棚户区漏的很厉害。二是怕下雪,一下雪就容易压垮房子伤了人,安全隐患十分严重。三还怕天干物燥,火灾十分频繁,整个地方一旦着起火来,那就是‘火烧联营’,无法挽救。”
郭安告诉央视记者,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让他常常感觉如坐针毡,也痛下决心要加快进行南昌棚户区的改造。“去年一年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成了680多万平方米征迁,其中主城区完成了372万平方米。”
综合平衡破解棚改资金难题
南昌十字街的拆迁经过多次启动、搁置、再启动、再搁置的局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缺口。十字街棚改项目测算改造资金约需35亿元左右,预计可出让土地回报不到20亿元,资金缺口将近15亿元。
原先南昌市棚改项目,都由各城区各自筹集资金运作,并且资金运作方式主要是单个项目自求平衡,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单个地块棚改所拆除的土地出让收益低于改造成本,那么这个项目只能被搁置。
十字街项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郭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个土地出让和拆迁成本差15个亿的缺口怎么解决?这些资金的平衡账,从单一的项目来说是无法解决的,只能从局部和整体之间进行协调。
为了破解资金难题,在这一轮的棚户区改造中,南昌市综合性地采取了“市级统筹、综合平衡”的方法,也就是由市里统筹整个棚改资金,市土地储备中心设立一个市级专户,专户下设立城区分户。所有棚改资金先进市级专户,并统一由市级专户拨给各区专户供所属棚改项目专款专用。另外在这个基础上,南昌市还推出了“1+6+X”的解决方案。
郭安介绍说,“1”就是对单块地面资金不能平衡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对改造资金进行托底。“6”就是六大投资融资平台,利用政府的投资公司平台介入解决资金的短缺。同时我们特别注重推出的“X”,就是社会各种资本。
截止到目前,通过“1+6+X”的运作模式,南昌市政府已经落实融资大约200亿元,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资金难题破解后,涉及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居民1万多人的南昌市十字街棚户区拆迁改造终于顺利完成。
在这一拨棚户区改造当中,十字街居民秦强终于实现了他的搬迁梦。2013年12月,他终于搬离了十字街棚户区。
真心赢得群众支持与参与
报道中说,棚户区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其中很多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搬迁补偿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让一些工作难以推进。
棚户区改造确实很难,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困难和诉求,说到棚户区改造当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郭安市长潸然泪下。
在棚户区改造中,拆迁户可以自由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安置,在新区异地安置可以获得更多的面积。对面积小、住房特别困难的被拆迁户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改善居住条件,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6平方米的无偿补齐36平方米。此外,在搬迁费用、生活过渡、购房资金、后续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解决。正因为如此,最大限度地赢得了搬迁户的理解支持与全面参与,使棚户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首先它是一个最大的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工程。通过老城区的棚户区改造,把人口导出来,让城市的功能完善起来,改善了老城区各方面的条件,同时也支持了新区的发展,使新区建设也能繁荣起来。”郭安如是说。
(天圆)
本主题由 敢做敢想 于 2014-3-11 19:48 合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