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航模20年
[标签:图片] 闲暇时,李文奇总会摆弄一下他生产的飞机模型。出于对航空运动的喜爱,他把爱好当成事业来做。
每一件飞机模型都有严格比例,加工时需要十分精细。
李文奇设计开发了适合少年使用的航模飞机,帮助有志于航空梦的少年完成梦想。
李文奇经常走进车间,帮助工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曾经的经历,让他对航模生产经验十足。
航模生产是流水线作业,每一位工人都经过专业培训。
□记者曲海庆王珊文/图
飞翔,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梦想。从远古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现今翱翔星空的航天科技,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飞行梦想的追寻。
5月23日,李文奇像往常一样在他的航模车间里巡视着。他不时地走近工人,帮他们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生产航模的车间是流水线作业,环环相扣。”李文奇说,从选购木材、切割,到拼装、打磨、覆膜包装,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马虎不得。
李文奇,今年40岁,安阳揽羽模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奇从小就非常向往蓝天,喜欢摆弄飞机模型,青少年时的他经常参加航模运动。走向社会后他萌发了制作航模的想法,到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化航模生产公司。在筑梦的路上,李文奇不知不觉地已走了20年。
谈起对航模的最初梦想,李文奇至今记忆犹新。“7岁时,姥姥家紧邻老城区的市体委大院,当时,我常常趴在家中窗台上看大院里的航模训练。”李文奇说。从那时起,飞翔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埋进了他幼小的心里。1987年,在市六中上初一的李文奇进入了校内航模队。初中二年级时,他又考入了市体校航模班,在全省航模比赛中获得过很多奖。由于表现突出,他后来又顺利地被抽调到河南省航空模型队学习。
“因为喜欢航模,所以我就想把它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李文奇说。为了这个梦想,1994年,毕业后的李文奇放弃了已经分配好的工作,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航模制作。没有资金,李文奇卖掉了收藏多年的集邮册,又找朋友借了几千元钱;没有厂房,他借住在亲戚家空闲着的小院里,一个人闭门研究。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航模界朋友的帮助,李文奇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开始了简单的模型套材加工。
1996年,李文奇接到了第一个来自外地的生意订单,当时他欣喜若狂。“那时流行邮购,虽然产品只卖了30多元,但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李文奇回忆说。经过不懈努力,原先的小作坊现已发展成为占地28亩的大厂房,生产的航模每年以订单的形式销往欧美等地,李文奇也从爱好航模运动的小伙子成为年产值几百万元的企业负责人。
安阳,一座会飞的城市。近年来,借着我市打造“航空运动之都”的契机,李文奇的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航空节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这对激发我市青少年学科技的热情,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大有帮助。”李文奇说。2012年年初,我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始重视,为此李文奇专门设计开发了适合青少年的航模项目,并申请了十几个国家专利。不仅如此,他还改良了飞机模型,不需要动刀锯,只用一张砂纸就能轻松完成,降低了孩子们玩飞机模型的危险性。李文奇说:“航空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只有从孩子抓起,未来的航空人才才会多。”
谈到梦想,李文奇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用一辈子来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也许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但李文奇对航模事业的理想和坚守,让他对走好未来的航模路充满信心。
来源:安阳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