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 发表于 2014-5-28 17:08:34

安阳,应该为胡厚宣大师立座铜像

  1994年10月,笔者与胡厚宣先生(右)在甲骨学会年会上合影。

  笔者曾经建议,在通往殷墟的大道旁树立两排铜像,一排是殷商时代著名的人物,如八代十二王,另一排则是为发掘研究殷商历史作出重要贡献的考古研究大家,诸如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当然也包括为殷墟发掘研究奋斗了60年的胡厚宣大师。

  胡厚宣先生是参加过殷墟发掘又终生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唯一一位大家。

  胡厚宣先生是河北望都人。1930年,胡厚宣从预科升入北京大学史学系,适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从广州迁到北京。他有幸师从胡适、傅斯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大师,系统地学习了《考古学人类学导论》、《甲骨文字研究》等课程。他参加了殷墟的第十次、第十一次发掘,在仅存的M1004大墓发掘现场照片中,胡厚宣蹲在牛鼎、鹿鼎前面描摹着……著名的H127坑也是运到南京之后,胡厚宣先生带着技工在室内发掘的。他在整理H127坑的时候,提出了许多新的发现。此后,他又写出了《第十三次发掘所得甲骨文字举例》和《殷墟H127坑甲骨的发现和特点》两篇论文。

  胡厚宣先生一边惦记着安阳殷墟,一边就手头的资料进行研究。为了弄明白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所藏甲骨的下落,1940年他毅然辞去了史语所的职务,来到已经内迁到成都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胡厚宣先生到了齐鲁大学,一边教学,一边继续完成他的研究课题。7年时间里,他的《甲骨学商史论丛》写完了四编九册,收入论文33篇。1942年,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到成都讲学,把胡厚宣先生的这套著作带了回去,并向教育部推荐。结果大大出乎胡厚宣先生的预料:他的《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获得了全国科学发明奖!

  胡厚宣的《甲骨学商史论丛》被学界推崇为甲骨文商史研究中金字塔式的论文集、划时代的著作,从而一举奠定了胡厚宣先生在甲骨学商史研究上的地位,与王国维、董作宾并称为三大甲骨学者。《甲骨学商史论丛》传到日本以后,著名学者白川静先生评价:“胡厚宣已处于中国这一学科第一人的地位。”这本书出版之初,蜚声海内外的《诗经》学家、出色的《楚辞》学者陈子展先生写下了传世的名句:“堂堂堂堂,郭董罗王,观堂沉渊雪堂化,彦堂入海鼎堂忙,君不见,胡君崛起四君后,丹甲青文弥复光!”

  1987年,笔者在胡厚宣先生的热情指导下,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殷商题材的电视剧《甲骨魂》,胡厚宣先生循循善诱,强调既要符合艺术规律,但又不能有学术硬伤。他还欣然担任了该剧的历史顾问,并转请史学家周谷城为之题署了片名。该剧1988年在央视播出,每每忆及恩师教诲,没齿难忘。

  由胡厚宣先生担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是中国现代甲骨著录的集大成者。

  2011年12月20日是胡老冥诞百年,安阳甲骨学会为此专门举办了纪念活动。胡老参与殷墟发掘并从事甲骨文研究,始终没有离开过安阳,我们应该为他树立一座铜像。  
来源:安阳日报

本主题由 安阳信息网 于 2014-5-28 11:16 审核通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阳,应该为胡厚宣大师立座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