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拥抱年味里的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近曾有人问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年该怎么过?他笑着反问:“过年还用人教吗?年味这个抽象词汇难以名状,但绝非不可言说。可以说,年味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不过现实中,春节似乎能忙的事并不多,去一趟超市,所有年货便备齐了。在物质年味淡的背后,更多的是我们对年文化的忽略,重拾年味就是重拾年文化。随着政<br><br><br><br><br>主动拥抱年味里的文化<br><br><br>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br><br><br><br><br><br><br> □記者张丛博<br> “爆竹声中一歲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近些年每逢春节刚过,便频频能听到“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的抱怨。昨天腊月二十三小年一過,算进入了鸡年春节的过年时間。在年開端的时刻,有必要琢磨琢磨“年味到底该从哪里尋?”<br> 曾有人问著名民間文藝家冯驥才,年该怎么过?他笑着反问:“过年还用人教吗?我的答案是,从来年是有情日,谁想过年谁想辙。”是啊,过年中的一个“过”字,本就是一个主动词,过年能否感受到“年味”更多的也在于自己。<br> 年味这個抽象词汇难以名状,但绝非不可言说。可以说,年味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的欢樂氛围,是“春运”中摩肩接踵歸乡的匆匆脚步,是一家人忙前忙后做出的一顿年夜飯,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兒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概括言之,年味是“忙”出来的。就像民谣里唱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每天都要做一些与过年有关的事情。倘若没有這些,春节就只是普通的放松假日,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br> 不过现實中,春节似乎能忙的事并不多,去一趟超市,所有年货便備齐了。在物質条件大大改善的当下,穿新衣服、吃好食物已经調动不出過去贫乏时的那種過年幸福感。所以如今再寻“年味”并不在物質多么丰盛,而是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年文化。想当年记憶里的糊纸灯、写春联、贴年画、猜燈谜等极具情趣的活动,被睡懒觉、抢红包、打游戏和看电视取代。这样百无聊賴的情境中,就很难让人嗅到“年味”。<br> 年味淡的背后,更多的是我们对年文化的忽略,重拾年味就是重拾年文化。隨着政府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遺产的重视,一些民间习俗、技艺通过庙会、灯展等平台被“重拾”起来<a href="http://www.meten.cn/ielts_speaking/" target="_blank" title="雅思口语">雅思口语</a>,<a href="http://www.meten.cn/ielts_listening/" target="_blank" title="雅思听力">雅思听力</a>,<a href="http://www.meten.cn/ielts_reading/" target="_blank" title="雅思阅读">雅思阅读</a>, 主动拥抱年味里的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