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崇拜文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0:21: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即汉字从商代甲骨文字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它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同时,文字也是人类用绵长的时间代价,求得交换思想,发展认识的工具。对神圣的文字崇拜,可以说是咱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
        在我国古代就有“敬天惜字”之说。古人认为字纸都是有灵性的,神圣的,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有秽用之举。
        史载:我国在宋时,专门建有焚烧字纸的建筑,叫“敬字塔”或“惜字塔”,人们将破损坏的经史字集供奉在字塔内,然后,择吉日行礼祭奠后,才能焚烧。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崇拜文字达到如此极致。
        其实,文字崇拜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据说有一年,学者丁学良在台湾南部高雄一个叫美浓的客家村落看到“焚字炉”(印刷或者手书文字的纸张,须捧到此炉焚烧)遗址时,忽然想起在他的家乡,安徽宣城一个叫金宝圩的村子,也曾有这样的传统:当地人对一切印有文字的纸片很是恭敬,偶尔得到半张旧报纸或收到城里寄来的一页信,读后都要挖个小坑埋起来,或者放进灶膛里烧掉。这足于说明文字崇拜在我国是有传统特色的。
        我对文字的崇拜是从小时候读娃娃书开始的。那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书,就连一毛多钱的娃娃书也买不起。记得我第一次用挖黄姜的钱,买了一本娃娃书,叫《珊瑚岛上一昼夜》,常常就用这本书与别人换书看,对书里有些不认识的生字,只好记在脑子里,然后,用树枝画在地上,请有文化的大人教诲,凡是这样学会的字,终身不忘。
        长大参加工作后,读书看报机会多了,对文章中的一些佳句、短章,常常习惯用一个专门笔记本记下,或者用剪刀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慢慢地欣赏,每次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久日久之,笔记本有了一大摞,几次工作调动和搬家清理旧书报时,这些记有精彩文字的本子,我都舍不得丢弃。
        我对文字不单是崇拜,而且有敬畏之感。因为对文字你不想认识它,它就不愿意认识你;你不亲近它,它就会疏远你;你不尊敬它,它就会戏弄你。
        难道不是的吗?君不见那些不那么敬畏文字、自作聪明者,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来。诸如:有的长官宣读文件或在大庭广众里作报告时,把“别墅”读成了“别野”;把“底蕴”念成了“底温”;把“酗酒”读做“凶酒”;把“肖家隘”念着“肖家益”;把“虔诚”读成了“文诚”等等,让人贻笑大方。
        那么说有些人水平高,实际上是他们崇拜文字,酷爱学习,驾驭文字的能力强,所以水平高,令人尊敬。
        我对文字的敬仰是真心的,也是虔诚的。为了熟练掌握和运用它,许多年前在办公室就备了一本字典,凡是遇见生僻字,便查准记熟;在家里买了一本词典,凡是碰见生词生句,便在词典中找答案。这些熟悉文字,就像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整天与你形影不离。
        后半辈子,我将更加地崇拜文字、珍惜文字、热爱文字,终身与文字为伴,同生死,共命运,直到永远。(据新华副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5-5-2 06:14 , Processed in 1.2656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