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除了命 什么都可以“拼”——爱拼才会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1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博客、维客、奇客、播客、闪客、摩客、黑客、威客……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因网络而诞生了很多职业。最近,网络上又迎来了一位新“客人”——他们叫做拼客。拼客们说,他们的口号是“爱拼才会赢”,不过这个赢,不仅仅是节省了开支,获得了盈利。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拼房、拼玩、拼购、拼卡、拼游甚至拼吃,他们更从中赢得了一份分享的快乐,体会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说到“拼”字,你能联想到什么?是商战中的“血拼”,还是商场中的“拼价”?都市“拼客”,这里的拼不是拼命工作的拼,当然也不是血拼的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与他人,或熟人朋友,抑或陌生人一起拼凑着来。拼房、拼车、拼饭、拼卡、拼班……只要想拼,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群体所带出的“拼”字,展示的则是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他们追求的是足“金”足两的生活品位。
  和其他的“客”相比,拼客也是缘自网络,但他们却更贴近现实生活。网络,只不过为他们认识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在崇尚简约生活的圈子里,“拼客”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拼消费”,提供了人人参与的时尚形式——你可以因“拼车”而节省50%以上的车费,让彼此获得方便;也可以因“拼购”而得到自己青睐的衣服;也可以大家一起“拼卡”,购物卡,美容卡,健身卡,各类VIP卡,避免一次性支出,防止用不完浪费。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都市“拼族”,去领略他们别样的生活。
  现象
  除了命 什么都可以“拼”
  工薪阶层:拼房拼车拼购让生活质量更高
  拼房
  房东房客一家亲
  在所有的“拼”中,出现最早的就是“拼房”了。“拼房”实际上就是合租,开始是熟人拼,后来发展到陌生人,中间还夹杂着风靡一时的异性合租等插曲。
  “上菜了,快点吃饭哈。”干煸四季豆、红烧排骨、家常回锅肉、水煮牛肉,热气腾腾的一桌家常菜端上了桌。“今天的回锅肉炒得不错,手艺又进步了哈。”杨晓新夹起一片回锅肉不禁赞叹道。“哎呀,少贫了,多吃点哈,吃了把碗洗干净。”“大厨”小米有些得意地回应。说完,两个人开始津津有味的吃起了起来。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你可不要误会,小米和杨晓新并不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虽然他们共在一个屋檐下,但他们的关系只是普通的房东和房客的关系而已,他们共同拼房居住。
  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杨晓新毕业后就一直过着拼房的生活。2005年7月,杨晓新从大学正式毕业,而他也开始了租房生涯。当时杨晓新还在实习期,月收入仅有800元,如果自己选择租一个一套一的房,那么每月就只剩300元吃饭了。于是,杨晓新就和大学的同学在肖家河沿街共同租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子条件不错,家具、家电都比较齐全,每月房租700元。这样,杨晓新每月只需要交纳350元,就可以顺利入住了。
  和大学同学住在一起自然很好,大家不但互相认识,而且脾气禀性都十分了解。彼此之间不会发生什么尴尬的事。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三个月之后,杨晓新的同学工作发生了变动,单位将他调往成都周边的二级城市工作。这样,杨晓新不得不面临的情况就是——自己独自继续租这套房子,还是找个人来分担。可对于找人来拼房,杨晓新却有很多的顾虑。“与陌生人合租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同住的安全问题却让人很伤脑筋。如果邀了一个品德不甚高尚的人同住,那岂不是引狼入室。万一自己的贵重物品等财物丢失了怎么办?或者是同住的人经常带些不三不四的人回来,也会影响自己的休息。”不过,如果自己独自承受,小杨也是吃不消的,“以我当时的条件,自己住这样的房子的确是太贵了,总不可能有了睡觉的地方,却没有了吃饭的钱吧。”
  无奈之下,杨晓新只好选择找人拼房。他在一家名为“拼在成都”的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信息。不过,出于自己的顾忌,杨晓新对前来拼房的人做出了不少的要求。“有正当职业、无不良嗜好,不能养宠物。最重要的是要谈得来,希望有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起生活。”
  很快,同样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小米打通了他的手机,两人相谈甚欢,于是约了时间来看房。小米和杨晓新一见如故,很快达成共识。大家约定好,房租两人共同承担,再算上水费、电费、天然气、电话费和周末在家做饭的钱等,大概每人每月要花费450元左右。就这样两人住在了一起,由于大家都是同龄人,所以相处起来十分融洽。“不仅能省钱,而且房子里多一个人,下班回来也不会孤单了,又可以分担房租,真是一举两得啊!”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转正后收入大增的杨晓新,依然对拼房的生活乐此不疲。“自己住,谁给我做回锅肉啊。”
  拼车
  无车族 上班一路“顺风”
  “实在是太恼火了!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像打仗一样,车子还没停稳,一群人就先拥了上去。不是为了争座位,只是想尽量赶上车,迟到要扣钱的啊。”在高新区科技园上班的成飞住在府南与西延线之间的一个小区,每天往返都只能挤公车,这让他一想起来就头疼,“现在冬天都还好,大家挤起热和,可夏天就恼火了,总在上班之前就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要是能有一辆自己的车就好了。”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他来说,买车的想法实在是个奢望,“连首付都没凑够呢”。而不菲的出租车价,也让成飞对打车望而却步。“不想自己被挤扁,更不想钱包被挤扁”。无意之中,成飞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车行天下”的网站,在网上发现一个帖子,有人征集“拼车”——大家合打一辆出租车,而且时间、路线非常合适。“每次5元钱,经济、方便、舒服,再也不用痛苦地挤车了,而且还认识了一帮朋友。”
  张先生则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他的“拼车”历程。张先生住在中央花园,工作地点却在市中心,平时一个人打车上班十分不划算。偶然的一次,他发现公司另两个同事和自己回家的路线一致,于是就开始了“三人拼车队”。下班时大家一起走,上班时三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先后上车。由于出租车到达的时间和事先约定的时间非常吻合,第一次“拼车”试验即告成功。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其中一个同事调离单位。算下来,这样一趟车打下来,每个人可以节约近10块钱,而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节约200块钱。
  有了第一次拼车的成功经验,张先生又开始尝试在网上拼车。他在网站上发了个帖子。没想到,当天就数人回复:“可以考虑”,随后很快双方便通过电话联络上了。第一次见面的几个陌生人,热热闹闹地在出租车里聊着各自的工作、相互调侃、相互介绍游乐的去处。在网络上相约“拼车”上班的他们,习惯了互联网上与陌生人的接触与相处,丝毫不会因为第一次见面而感觉到尴尬。“拼车最初就是为了省钱,现在看来,通过这种独特新鲜的体验,可以和不同性格的人接触,也能在工作之外交到更多的朋友,真是一举两得。”
  实际上,不仅张先生体会到了拼车的方便与乐趣,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也很高兴。他成为了他们的专职司机,每天早上都在固定的地点等他们,下班后一个电话又载他们回家。“这笔收入是固定的,拉不到客,空车在街上跑的滋味不好受。”
  有车族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谭锐,快点,我马上到你们小区门口了,快下来!”两分钟后,谭锐匆匆赶到了小区大门口。一辆蓝色的北斗星已经停在门口,一位30来岁的男子从车窗探出头,“快点,李云已经在前面等起了。”这一幕,是拼车者每天都会看见的。与拼出租车不同,这是有车族也开始尝试与人拼车、平摊油钱的交通方式。
  齐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他家住人南立交桥附近,单位在高新区软件园,自己拥有私车,每月用在车上的钱超过1000元。这本来还在齐先生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意外发生了,公司办公地点突然搬到了温江,这样每月的开支又要多出300多块。
  “工资不见涨,开支却多了。”齐先生多少有些郁闷,一天在单位和同事说起了这件烦心事,“反正我离你住的地方不远,要不我坐你的车上下班,也可以给你补贴点油钱。”听到同事的建议,齐先生不禁心里一动,“对啊,反正都是一样的路程,为什么不找人和自己分担些油钱呢?”于是齐先生的同事成为了他的第一个乘客。
  随后,齐先生在一家名叫“都市客”的网站上发帖,公布了自己每天的行车路线,寻求搭顺风车的人。很快,他就有了两个搭车人。大家每天上班就约在小区门口见面,其中一个拼友住在对面小区,还有一个要走5分钟过来,齐先生开车前往迎接,下班时也由齐先生开车原路返回。大家协商的结果是每人每次付10元。齐先生对这种方式很满意:“车空着也是空着,交个朋友,路上也不闷。再说,每人每月300块,一个月就是900元,我的油钱基本就够了。”
  车行网上还有很多提供车辆的拼客,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的林小姐就是其中一员,“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方式觉得很有意思,只要是顺路,又不麻烦,能够多交些朋友总是好事,钱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
  拼购
  花小钱享受优质服务
  拼购主要流行于女士之间。逢年过节,一些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都会搞一些促销活动,活动的形式往往是买几百或千元以上的商品,赠一些小型装等礼品。由于化妆品价格比较高,一些精明的白领想出了“拼购”的对策。
  网名叫“EDNA”的网友就有一次成功的拼购经历。当时某化妆品推出了“买680赠6件套”的活动,EDNA约上同事,各自列出所需,每人买了300元左右的商品,不仅得到了6件套赠品,还得到了加送的化妆包。“如果两个人分开购买,就什么礼品也得不到了,而且赠品非常实用。”
  商家“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让一些消费者十分尴尬。商家频频采取“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让她不厌其烦,“有时为了凑足返券的金额,还要多买一些没用物品。”精明的马小姐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商场有“购物返券”的活动时,她购物都要约上朋友,帮她“分担”赠券。有一次,她攥着一把券花不出去,意外地碰到一个在服务台咨询换券问题的女士,两人一拍即合:马小姐购物得返券1000元,便以500元的价格将手中的1000元返券转让给那位女士,那位女士就用券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事后,陈小姐总结,通过这种方法,两个人都以接近5折的价格买到了自己所需的物品,还节省了购物的时间。
  问题
  
  交往考验诚信
  拼客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经常遭遇一些麻烦。 特别是在网上互换商场VIP卡的拼卡族,就经常遇到麻烦。经常能够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一些拼客十分生气,合拼的人借了卡一用就不还了。
  许多商场也表示,他们虽然不会干涉一卡多人使用的现象,但不熟悉的人互相拼卡,给他们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商场卡物中心:比如说,有的人把卡借给别人以后,别人就会拿卡上的积分去换一些礼品,但是失主本人并不知道,然后他来我们商场的时候,我们又需要跟他解释、销户,给我们双方都造成了不便。而对于拼券的行为,商场也经常遇到问题,一些顾客有时会要求退货,但由于是用券购买的,商家不可能向其退货,这样顾客就只有自己认了。
  就连拼饭一族中,偶尔也会遇到品行不端者,有些人在饭局中途突然离开不知去向,甚至会在前台点上几条烟带走。专家指出,拼客活动属于网友自发组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首次参加活动时,应该注意自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等逐渐建立起自己信得过的网友圈子,再扩大活动。而像拼房、拼游这样比较大的消费,还是应该在事先签订合同,避免纠纷。
  相对于“拼车”,受访网友对“拼房”的认同度并不高。人们意见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消防隐患、治安隐患都是让邻居和物业管理部门最担心的。有报道称,某些房客平时在房内的通道上烧饭做菜,甚至有人在阳台上搭炉建灶。此外,私拉电线、胡乱铺设线路等问题也都相当严重。一项调查也显示,78.7%的受访者认为“群租”需要进行规范。
  针对这一问题,前不久,上海市3名律师杜跃平、孙加锋、谢学锋,发出了“地方立法规范群租行为”的建议书,他们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群租”进行管理和规范。
  名词解释
  拼客 “拼”表示集中、联合、一起,指的是几个人甚至上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拼客缘于AA制消费,目的是分摊成本、共享优惠、享受快乐并可以从中交友识友。目前常见“拼客”方式有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拼车(顺风车)、拼游(拼团或自助游)、拼购(团购)等等。
  点评
  拼出实惠与信任 让节约变时尚
  除了拼房、拼车、拼购,拼客们心意所至,什么都可以拼。拼卡,告别“月光族”,购物卡,美容卡,健身卡,各类VIP卡,避免一次性支出,防止用不完浪费;拼吃,少花钱尝更多美味,三五成群结伴同品,花更少的钱,品更多的美食;拼玩,携手纵横玩天下,繁忙的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那就释放压力吧!K歌、周末组织郊游、自驾游……其乐融融;拼读,让生活多姿多彩,时尚杂志、影碟都是都市人把握时尚动向的重要工具,共同的爱好,深入的交流,深刻的认识;拼友,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是缘,在茫茫人海中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拼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陌生人之间能“拼”在一起,主要得益于网络带来的便利。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网站不断出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拼客们在网络上寻求“拼”的伙伴,不断充实着“拼”的形式。节约这种看似老土的消费观念,也可以很时尚。专家更认为,这个群体用的“拼”字代表的不是抠门,而是像拼客网站上其宣言表明的那样:“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追求的是足金足量的生活品位。”
  “拼”这种消费AA制的演变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到了实惠。拿“拼”车一项来说,如今已得到国内许多城市的认可,住在同一区域的陌生人一起相约合搭出租车,或者搭私家顺风车都给搭乘者和私家车主带来了便利和经济上的实惠,同时也在时间上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等待。而像拼房、拼玩、拼购物,带来的最大益处便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消费质量。
  “拼”消费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形式,无疑都是基于合作双方或多方的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我们挖掘到现代社会交往中有关信任度的良好一面。虽然很多时候,这种合作方式属于一种随机行为,但它的发生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到最后,这帮合作伙伴都会成为固定团体。
  网友反应
  嘉丽
  拼车虽然很前卫,可俺觉得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即便存在,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供需结合。无论从客运票价、相关税收、还有中国人的节约意识和观念等等……
  dalongge
  特别是市内短拼,对双方就更没必要了。一两元的公车票或偶尔的十几元的的士费对供求双方都还没达到吸引人去拼车的程度。除非别有用心的……
  911wc
  这年月,饭都能拼,还有什么不能拼的?
  xunmen558
  即便是不给钱,又怎么嘛?嘿嘿,我觉得这个要双方达成协议,有人就是借此认识朋友,也不一定就是要有什么企图,图个新鲜好玩,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啊……公车不是钱的问题,是挤的问题,出租的确有些贵了,还不如给私家车,双方受益……以佛心看人则遍地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到处是狰狞的恶魔。
  咖啡
  俺上周五拼了车,从城市A到城市B,500多公里的路程,福特福克斯的VAN,3个拼车的乘客,都是从一个专门的拼车网上找的车主的offer,价格是巴士的1/4,相当舒服。
  茶语
  我不敢和其他人拼车,因为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不好划分,而且还有面临2000元扣6分的非法营运风险,估计很多人都和我一个想法。
  记者手记
  “逼”出来的时尚
  对于广大的拼客而言,他们最初成为拼客实在是无奈之举。往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开支,就会占据这些初涉社会者的大半收入。“钱包总是瘪瘪的。”拼客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些人的生活。平常需要自己一人承担的房租、打车钱、买书、买衣服甚至是吃饭的钱都会有人来共同承担,这样每月的一些固定开支,自己只需要承受平时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同样缘自网络的拼客和其他的威客、闪客等相比,他们并不能在“拼”的过程中而创造出新的财富。然而,在拼的过程中,他们却能够让自己的支出减少。他们“拼”低了生活成本,“拼”高了生活质量。他们把现实的理财上升为浪漫的时尚。现在,不少拼客的收入都较以前大大增加,但他们依然坚持和人拼房、拼车,并对此乐此不疲。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乐趣,“有人和我一起分担开支,有什么不好呢?这也是种节俭和环保的生活方式,(节约)是我们的时尚。”
  一些专家也对此很赞同。拼客的参与者是本着一个节俭、节约的环保意识去消费,符合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建立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彼此信任基础上的“拼消费”,不仅让供需双方从中得到实惠,也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起到了双赢、多赢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5-5-4 08:07 , Processed in 1.1875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