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九江“BRT”工程!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9:1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章简介:甘棠湖和南门湖位于九江市城区的一是甘棠湖和南门湖居城中心区域二是沿湖沿线路段集中了优势公共三是膨胀的汽车保有量剧增。近年解决两湖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关键其一,在现有李公堤的基础上继续其二,架设跨越两湖的双向车道桥其三,建设穿越两湖隧道。虽然建一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建穿湖隧二是国内一些城市交通建设方面已市委、市政府对解决老城区交通拥



甘棠湖和南門湖位于九江市城区的中心区域,这两座天然湖泊,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九江市中心城区,给浔阳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被浔城百姓亲切地称为“浔城双眸”,一直是市民娱乐、鍛炼、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横亘在两湖中间的李公堤,经过扩建改造工程,面貌一新,已经成为浔城百姓环湖散步必经之地。但不可置疑,两湖在装扮着浔城风景同时,也给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通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市委钟利貴书记曾經指出:“拓展新城区,提升老城区,促进城市管理有序 实现城市繁荣发展,城市交通秩序要有明显改善”。我市在实施“两区互动、強工兴城”的发展战略,拉大城市框架,强力推进八里湖新城建设,实现从甘棠湖、南门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的同时,中心城区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一大批城區交通基础设备项目相继建成,但是,两湖周边交通拥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应该肯定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李公堤进行改造、对李公堤实行车輛通行实行时段单行、上下班高峰时段交警现场疏导,但是,由于治标不治本,交通拥堵的现象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原因有三:
        
一是甘棠湖和南门湖居城中心区域,已经成为城区交通天然屏障。打開九江城区地图,可以看到九江中心城区主干道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而两湖占据城中心呈西北—东南走向,正好阻断城中心区域东北—西南的交通线,因此,两湖之间的狭窄的李公堤既是城中区東北—西南交通朝向一个交通大动脉,同时又是造成交通拥挤堵塞的一个瓶颈。
        
二是沿湖沿线路段集中了优势公共资源。沿湖沿线路段集中了市区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市场等社会优质公共资源,市民居住相对集中。每到上下班高峰的时候,人流车流物流在特定的时段同时涌動,日交通流量达到了2万車次以上,由于李公堤实行时段单行线,大部分车流只有通过环城路、南湖路分流到浔阳路和长虹大道,造成沿线交通拥堵现像特别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九江老城区交通最大的顽症。
        
三是膨胀的汽车保有量剧增。近年来,随着九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城区人口急剧增加,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城区,小型汽车已突破五万輛。庞大人流、车流、物流已经使狭窄的李公堤承载交通量已经到了不堪重负地步,本来属于市民休闲地李公堤实际已经成为九江中心城区的一条主要单向交通大动脈。
        
解决两湖区域交通拥堵问题,關鍵是建设一条跨越两湖双向交通干道,方案有三:
        
其一,在现有李公堤的基础上继续拓宽路面,建成双向車道。该方案优点是工程量小,投资少,而且便于施工。弊端是严重破坏两湖人文景观,特别是李公堤周边环境。因为李公堤之所是叫李公堤, 正是因为她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据历史记载是唐代时江洲刺史李渤所建,是九江历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厚重文化人文色彩一条长堤,堤上和周边有半月坪、思贤桥、天花宫、甘棠公园等人文景观,成为浔城百姓娱乐休闲好去处,特別是随著2005年李公堤改建工程的完工,使得这一人文景观得到了更好体现。如果将李公堤改建成为通連南北双向交通干道,势必对李公堤乃至周边整体的历史人文景观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其二,架设跨越两湖的双向车道桥梁。该方案优点由于择址另建桥梁,对人文景觀影响比较小。相比建穿湖隧道,投资大大减少,由于架橋工程技术成熟,如果设计得体,还可以成为浔城新的亮点。弊端是由于两湖水面仅有1.22平方公里,而且李公堤已將湖面一分为二,如果再在湖面架桥,必将对两湖整体形象和湖区的整体景观造成损害,对两湖生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尚待觀察和论证。
        
其三,建设穿越两湖隧道。虽然建设穿湖隧道存在难度大,成本高、工期长、安全隐患大,维护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們认为相比方案一、二更具科学性,符合九江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是解决城中区交通拥堵问題又同时兼顾两湖风景和生态环境乃至對九江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保护的最佳方案。
        
理由有二:
        
一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建穿湖隧道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了兩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从根本上解决城中区两湖交通瓶頸问题同时,结合穿湖隧道入口和出口设计,对两湖周边的交通线路进行统筹规划,可以盘活整个周边交通线路,从而缓解城中区两湖周围的交通拥擠现象。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启動九江市“两湖景区” 建设。九江市过去被人们戏称为“旅游经过的城市”,因为有庐山才知道有九江。造成九江市旅游留不住观光客的关键是市内的旅游景点分散,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中心景区。穿湖隧道的建成,李公堤将像西湖苏堤一样改成步行长堤,对岸的湖滨路亦可以考慮步行,对李公堤周边历史人文景观进行充分挖掘,结合两湖周边现有的景观如周喻点将台、半月坪、天花宫、甘棠湖公园、南湖公园、情侣路、水幕电影、游泳池等景点,规劃建设“两湖景區”。因此,可以说,建穿湖隧道可以一舉两得,既可以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又为建設建设九江“两湖景区”进行基础性铺垫,从而达到棋行一招,全盘皆活目的。
        
二是国内一些城市交通建设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成功的范例。虽然国内一些城市在规划跨湖穿江通道时,在“架桥”与“挖隧”问题也存在分歧,但是,从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来看,城市交通改走地下是趋势。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为解决风景湖区的交通擁堵问题建设穿湖隧道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如杭州西湖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苏州的独墅湖隧道、南昌青山湖隧道、长沙年嘉湖隧道、无锡蠡湖隧道、南宁南湖隧道等已经投入运行。特别要指出的,浙江省为了保護海宁市“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的观潮景观,将原设计“钱江十桥”通过论证改為“钱江隧道”,为此工程概算增加18亿;扬州市为解决瘦西湖景区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已经决策建设瘦西湖隧道;杭州市为减少景区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决定拟在西湖湖底再建一条隧道。
        
市委、市政府对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高度重視,有关部门也组织专人对环甘棠湖、南门湖交通状况进行調研,提出缓解百姓出行难方案,但笔者听说从节约的角度准备采用造价较相对低的“加宽李公堤、建双向通道”的方案,笔者以为不妥 ,原因也不必多说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对九江充满着执着的感情,從內心希望这座城市在传承九江历史文化中以更加理智的方式走向现代,所以,我们真诚盼望有关方面的领导要站在历史高度、站在为浔城人民负责任高度,在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优选方案,不要在九江城市建设史上留下让我们的后人感到遗憾地方,更不能再出现“甘棠湖中喷泉”那样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5-5-4 18:32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