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珠心算在河南广受欢迎,你会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6:2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珠算申遗成功引发网友集体怀念 记者调查发现珠心算广受欢迎
  □记者 张渝
  集体怀旧|那些拿算盘当滑板的日子
  “童鞋,你还能背出珠算口诀吗?”大河报官方微博发出中国珠算申遗成功的消息之后,网友热情围观,在50后至80后的回忆里,算盘并不是沉睡的老物件,它代表着温情和快乐。
  关于算盘的记忆
  50岁的商丘会计师朱维贵:当初要拿到会计执照,珠算必须过“五级”(等级考试),考官掐着表,看你20分钟内能算对几道题。有的人不分昼夜地练习,手指头都磨出茧子。“感谢有这段经历,让我练成了“一目十行”的本领。
  网友smally1984:小学时拿算盘当滑板玩过,一个月内滑坏了俩;也因为不会背珠算口诀,被老师罚过站。
  网友“皮特很忙”:考试不及格,我妈罚我跪算盘。
  网友“天南海北”:前天去中药房抓药,看到桌子上有计算器有算盘,那个阿姨拿起算盘就打了起来,手指一张一合的,仿佛时光也跟着倒流了。
  珠算价值|促进学生智力,预防老年痴呆
  在珠算申遗成功后有人问,在高科技面前,传统的珠算还有存在价值吗?
  “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使珠算的计算功能已经退居第二位,但是珠算在中国的生命力依然顽强。中国的珠算教育工作者发现并挖掘出了珠算的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学习珠算,不仅有利于学生数概念的建立,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和副秘书长刘芹英说,现在一些城市的一些社区老年大学和养老院中也设有珠算课,一些研究者证明,老人们学习珠算,不仅加强了手、脑的协调能力,对预防老年痴呆也有一定好处。
  据介绍,目前珠算推广的对象主要为四类群体:幼儿、智力缺陷儿童、老年人及大中专院校学生。
  记者查询到,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之前,珠算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之后则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可减轻学生负担。
  此外,曾一度是会计学习必修科目的珠算,“强势”地位也被取代。“有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取代珠算,因而珠算教学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但会计专业的老师对珠算教学还是支持的。”省珠算心算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我省,部分大中专类财经学校中还开设有珠算课程;在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珠算作为或考科目仍然保留;在一些银行和商店,算盘作为辅助计算工具还在使用;在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算盘作为一种算具重新被列入;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在1~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许多人认为这或许是珠算重回小学课堂的一个信号。
  今世新生|珠算入“心”,越走越远
  加了个“心”,古老的珠算换来“新生”。
  接受大河报记者微信采访的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说,珠心算对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具有显著作用,这已经被中央教育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所证实。简单来说,珠心算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准确地说,珠心算就是把珠算的运算模型、珠码等内化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珠象),通过操作珠象而实现的运算。珠算与珠心算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珠算是基础,没有珠算就没有珠心算;而如果珠算不创新发展为珠心算,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受过珠心算教育的儿童已累计达到36万人,郑州、漯河、周口、信阳、安阳等地都有学校开设珠心算校本课。
  “珠心算提升孩子们的注意力、思维力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对于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特别有帮助。”省珠算心算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说,经过珠心算训练的优秀学生,做计算类题目都不需要草稿纸。
  而记者也发现,各种珠心算培训班受到家长们欢迎。昨天,在郑州市经八路的一个珠心算培训班,记者看到,12名正在上课的孩子们,从4岁到8岁不等,授课的教师在黑板上挂起一个大算盘,孩子们面前放着一个小算盘,他们听珠算故事、学唱珠心算儿歌、开展双手拨珠游戏、练习“算盘操”。
  这样的培训班价格不菲,一节课在200~300元左右。“上座率有七八成。”培训班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算盘起源的3种说法
  一、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
  二、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
  三、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aidu

出国留学论坛 重庆中学生网站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4-5-7 02:10 , Processed in 1.2031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