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74台千斤顶给旧楼增“身高”
74台千斤顶给旧楼增“身高”全市首例整体顶升工程拟升高1.4米
顶升过程中,被切断的台阶明显升高。(记者刘家摄)
九江晨报讯(冷阳萍 记者吴雪倩)“拔地而起”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一栋楼房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但是开发区银都大厦的拔地而起,却是在原有大楼主体的基础上,通过高科技、新工艺技术将房屋整体升高1.4米。建设方算了笔账,这可比拆掉重建少花了400多万元。同时,这也是九江市首例运用高科技、新工艺技术实施的房屋整体顶升工程。
位于九江开发区九瑞大道北侧、弘雅花园旁的银都大厦,建造于1993年,原为建设银行八里湖支行营业办公楼。大楼主体四层,局部五层,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荷载约4000吨,首层共有37根柱子。
不过,随着建设银行撤出银都大厦,开发商计划将它改造成商用大厦,但是该大厦首层层高空间只有3.6米,无法满足现行商用空间使用需求,即首层层高不能低于5米,因此必须将层高提升到5米。
“拆除重建的费用在580万左右,非常不合算。”银都大厦改造工程负责人胡才源说,如果通过顶升技术的话,费用约为重建费用的1/4~1/5,还不包含装修和拆除费。而且在时间上也大大缩短建设工期,可以较快地投入使用,使建筑可以充分及时地发挥其功能。同时,通过建筑顶升技术的实施,也可满足环保的要求,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节约建筑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最终,建设方一致讨论通过采用房屋整体顶升工程,报价160万元,比拆掉重建少花了420万元。
据了解,该工程通过专利技术节点托换方法,将柱子切割线以上重量传递给千斤顶,再由千斤顶传递给切割线下部柱子,最后再传给基础,通过千斤顶的伸出达到建筑整体提升的目的,对银都大厦整体顶升1.4米高。
根据建筑物特点,负责顶升工程的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共布设了74台千斤顶。前期每次可顶升约15厘米,随着顶升高度的增加,施工难度随即增加,后期每次可顶升5至8厘米,总体顶升完成需约半个月时间。目前,银都大厦已完成顶升53.6厘米。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需要每个柱子都能同步顶升,即每个千斤顶每次的伸出量相同,因此,施工单位对每个柱子设置了顶升标尺,并且采用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电脑同步控制系统,保证了每次顶升柱子升高的一致性,使建筑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