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密地下黑婚介的骗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6:2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听听 于 2013-4-25 16:33 编辑

写在前面:
跟师兄合作的题目,从暗访窝点,到恩平救人,再到回广州贴身保护报料人、陪同到警局报案,活活拖累了我十几天,历经一波三折方才见报一小块,在本公司三年来最大的恶梦。
我想这件事情给我三个教训:一,不要轻易相信女人,无论她是什么身份;二,遇到迷局,不要向两位BOSS请教解法,尤其是两位互相竞争的BOSS;三,在本公司永远不要试图做调查型记者,不要触及真正的调查报道。
征婚女雇"恋爱专车" 玩"角色扮演"游戏
本报记者近日暗访地下婚介所窝点,再揭征婚骗局
文/记者任珊珊 欧阳晨 实习生江佳伟 喻波

新闻前传:
  以个人名义假征婚的群体正在都市中疯狂扩大。号称有车有房的大龄"熟女"或事业成功的离异少妇,在报纸上发布征婚广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只为寻找到一位"财貌不论"的真心郎。而在和她见面之后,男子还没来得及坠入爱河,钱包已经被掏空。5月17日,本报刊登《一位美女的征婚迷局》一文,以本报多位记者与一名神秘征婚女"琪琪"约会的经过,揭露了这类由餐厅与征婚女勾结,借约会宰客骗财的征婚骗局。
  "她们今天是'琪琪',明天是'小琳',后天是'杜晴'。不仅和你讲电话的'杜晴'跟你见到的'杜晴'声音不一样,你见到的'杜晴'和其他人见到的'杜晴'还可能是两副不同的面孔。"
  5月18日,一位自称曾在被曝光的地下婚介所工作的女士打通本报电话,大曝征婚骗局的内幕。在这位自称"姓李"的报料人的帮助下,本报记者混进了地下征婚所的"话务中心"和征婚女住的集体宿舍,一探究竟。
  然而,在持续十多天的追踪采访中,记者逐渐发现了这场征婚骗局中竟然"内藏乾坤":报料人身份特殊,和地下婚介所老板的关系非同一般。更令人意想不到是,在设下圈套宰客骗财的同时,地下婚介所老板竟然也是一场婚姻骗局的"受害者"。目前,报料人已就地下婚介所一事向广州荔湾警方报警,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暗访篇 记者深入窝点》


"琪琪"背后隐藏十几个征婚女
  据报料人介绍,本报5月17日报道中提及的征婚女"琪琪"只是一个代号,背后隐藏着至少十几个征婚女。而被本报记者拍摄到的这位"琪琪"本名晓玲,江门人,是餐厅老板的表妹,在这一行已经做了2年,算是"资深"征婚女。
  这伙骗婚者的首脑有三人,二男一女。男的均姓冯,是广东江门恩平人,女的姓曹,是广州白云区人。他们旗下有几十个征婚女,大多是江门人,也有几个广西妹子。有些人专门负责接听电话,有些人专门负责与客人见面,带其到餐厅约会。负责见客的女子大多是老板的亲戚、老乡。
  报料人称,这家地下婚介所旗下拥有5家专门作这种"征婚生意"的餐厅。除了本报之前披露的罗冲围客运站附近南二街上的咖啡厅和记者这次暗访的 "天使之吻"西餐厅,其余几家分别位于芳村鹤洞路之一、之二"麦地风"餐厅以及周门南路和浣花路。这些餐厅仅五一当天就赚了9万元,一个月赚了有五六十万元。
目击征婚女窝点:
5台手机摆了一床 来电号码记满12页纸
  在"李女士"的帮助下,记者混进了位于"好又多"后面小区里的征婚窝点。这是一幢三层小楼,记者总共见到了七八名女子。一楼的一个房间如同学生宿舍一样,摆放了四张双层铁架床,床上横七竖八地放着五台手机,窗台旁边的电源插线板上插满了手机充电器,记者数了数,有七个。
  这些手机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台手机上面都贴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茹水琳25岁未(婚)服装""杜晴28岁离(婚)毛织厂"之类的"人物说明"。在倚墙的木桌上,记者找到了这些手机所对应的几张征婚广告和六七本笔记本,其中,"13416242714" 这个号码所对应的笔记本有B4纸一般大小,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2页,每一面至少写有13个人名,上面还有简略的个人信息。
  桌前坐着一名体态丰腴的女子,她一边接着电话,一边飞快地记下一行字:"谢,29,1.73,东莞,星期日,13925710xxx。"这时,床上另一台手机响了,她忙不迭挂断手中电话,抓起这台手机,谁知又有一台手机尖叫了起来。这名女子一边着急地按掉手机铃声,一边和客人周旋:"对啊,是我在征婚……我的情况啊,报纸上都写着呢,你没看吗……"她和这位客人约好见面地点:花地湾大道北的好又多超市。
  二楼客厅里四个女子在看电视,据她们称,还有几个姐妹出去见客了。一侧的房间内同样放着几台手机,一名女子正躺在床上打手机,讲一口粤语,娇笑地说:"星期天好不好?老地方见啦,就是'天使之吻'那家嘛……"

约会餐厅:厨房里冷冷清清
  当天中午,本报另一名记者拨通了征婚广告上的手机号码。一名自称"姓黄、家住荔湾区"的女子接听了电话。简单寒暄后,女子直切主题,要与记者见面细谈,并提出在花地湾那家好又多超市门口见面。她还主动建议一起去附近的这家"天使之吻"西餐厅就餐。
  5月19日中午,记者一行三人来到位于花地湾大道北89号的"天使之吻"西餐厅。推门进去,一楼冷冷清清,记者三人径直上二楼,只见两边的窗户下各有一对边进餐边窃窃私语、表情暧昧的男女。服务员端来三杯白开水,记者询问如何收费,答"一杯白开水10元"。菜单上标示的是一盘三四十元的菜,一盘炒饭也要48元,一瓶"瑞典伏特加"688元,一瓶长城干红葡萄酒要价则高达1200元。
  记者借去洗手间之机仔细打量店内布局,发现餐厅厨房不大,里面有一罐煤气罐、一台冰箱,冷冷清清,干干净净,与一般西餐厅厨房在用餐时间的繁忙形成鲜明对照。
  "为免'穿帮',这类约会餐厅一般不做外客生意,如果遇到不知内情的顾客撞上门,服务员就会用高价菜单吓退客人。"如果客人报警或者遭媒体曝光,餐厅也有"高招"应对。以这家"天使之吻"为例,它的前身叫"忘不了",也是其中一位叫冯楚X的老板所开,此前曾因为被媒体曝光而暂时关门避风头,过了一段时间改头换面重新开张。而罗冲围这家餐厅被本报曝光后,也暂时停业。而常驻这个窝点的征婚女们在此期间暂时到其他几家餐厅上岗。
报料人揭秘:
老板出租屋内"集训"征婚女
  据报料人介绍,征婚骗子首先在广东各地报刊上刊登征婚广告。广告抓住男子的贪财心理,无一例外地把征婚的女子说成是富裕的少妇或者大龄"熟女",而对男方没有任何财产要求,只求"真诚有爱心"。
  一旦有男子打来电话咨询,约会骗局便会按照既定程序一步一步走下去。每个电话号码对应一个征婚广告"主角"的身份。接听员的任务是照手机上贴的"人物说明"扮演角色与客人周旋,务必要吸引住男士,约其见面,并把客人的年龄、身高、联系方式、见面时间等信息记录在每个手机号码所对应的资料本上。如果接听员本身有见客的资格,则谁约到的男士就谁去见面。如果没有见客资格,接听员就会把客人的基本资料转交给随时待命的见客女。
  "接力棒"传到见客女手中后,她的任务是和男子见面,把他带到餐厅消费。顾客每消费一百元,见客的提成十五、十六元,接听员提成六到十元不等。为了提高她们工作的积极性,老板还实行"旬薪制",隔十天结算一次工资。"勤奋"的见客女一次就可分到一万多元的提成,差的也有四五千元。
女友音容“货不对版” 醒目客人拆穿骗局
  这伙骗子在每家西餐厅附近租一两套房子作为征婚女的宿舍和"话务中心",仅花地湾这家餐厅就有三个窝点。好又多超市后面的这家窝点住了18个征婚女,专职见客人的则有三四个。
  "她们今天是'琪琪',明天是'小琳',后天是'杜晴'。不仅和你讲电话的'杜晴'跟你见到的'杜晴'声音不一样,你见到的'杜晴'和其他人见到的'杜晴'都可能是两副面孔。如果你向她们要身份证看,她们绝对会说'没有带',因为怕露馅。"
  报料人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花都的客人够醒目,见面后发觉声音"货不对版",于是吃饭时趁征婚女不注意,手机伸到桌子下面暗暗拨打征婚广告上的电话号码,结果直到电话接通了,对面坐着的女子手机仍无反应,从而拆穿了骗局。
雇"恋爱专车" 引客人上钩
  由于征婚广告上通常将征婚女描绘成事业小成的富婆,为了做足戏,老板还专门给小姐们配备一辆蓝黑色的大众帕萨特作为"恋爱专车"。如果在西餐厅消费到了一定额度,且老板确认男子比较富有后,就会派司机开车送见客女和男子去天河城或其他卖高档物品的商场,佯装是见客女的私家车和专职司机。这样一来,客人就会相信她是富婆,越发起劲对她献殷勤,直到钱包被榨干。
  在征婚女上岗前,老板都要对她们集中培训,传授接听电话和见客的技巧,申明"组织纪律"。不准和客人过夜,不准和客人发生性关系是天字第一号的准则,以免被"套牢"。老板还告诫征婚女,万一被警察抓住后,什么话都不要说,等他们拿钱来赎。
向客人通风报信却无人相信
  征婚女一般和客人隔一周见面一次,如果客人钱包足以支撑到约会两三次,接下来就会被安排见女方"家长"。这也是请人扮演的,冯老板的母亲有时也会亲自上阵,力求扮演得逼真。到了这个环节,一顿饭加上给家长的 "见面礼"一般要花2万元。半年内约会五六次之后,征婚女就会以"性格不合"等理由和客人分手,有时干脆换了电话,曾经情深义重的"小倩"或"阿静"就此消失,而换了新身份的征婚女继续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
  "李女士"说,被这伙人欺骗的既有在广州工作的外乡人,也有三水、花都的广东郎;既有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也有五十多岁的男士,有普通的民工,也有事业小成的白领。"我曾经几次偷偷抄下约会见面的男子的电话号码,晚上回家后打电话劝告他这种征婚多不可信,明天最好不要来赴约,"她说,然而,几乎从来没有人相信她的通风报信,到了约会时间,照旧如飞蛾扑火一般奔赴骗局。
《追踪篇 "局中局"》
神秘报料人实为老板妻子 涉嫌用假证件结婚
报料人坚称做卧底是替被骗表兄讨公道
  为何报料人要离开地下征婚所并揭穿骗局?
  对于记者的疑问,这位自称"姓李"的女士先是解释:在深圳工作的表哥曾经被这伙征婚骗子骗走了2万多元,在广州工作的她想要替表哥讨回公道,但苦于没有证据,因此特地向单位长时间请病假,隐瞒身份到"天使之吻"西餐厅应聘做服务员。后来因为粤语说得好,人又机灵,很能留住客人,于是被老板"提拔"为接听员,做了几个月。"情况我搞清楚了,老板又要我专门见客,我是有单位的人,怎么可以?所以半个月前就不干了。"
  然而,地下婚介所组织可谓严密,一个普通的接听员怎么可能将其运作规律掌握得如此清楚,甚至知道餐厅从中获利的具体数字?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李女士"这才道出了自己的另一层身份:"除了替表哥讨回公道,其实我也是想保护自己,因为冯楚X(其中一位老板)是我丈夫!"
  她向记者出示了他俩的结婚证书,上面写明梁曼X(女)与冯楚X于2006年3月30日在冯的户籍所在地恩宁登记结婚。"梁女士"说,自己只有用结婚做卧底的办法才能取得冯某的信任,掌握关键证据。但自己实在厌恶他,不愿和他同流合污,所以结婚十天就开始分居,想要离婚,却一直被他拒绝。"他很有势力,还威胁我不要透露他的秘密,我只好用假名偷偷报料。"

离婚时方知妻子"查无此人"
  5月23日下午,就在记者继续调查此事时,"梁女士"突然给记者打来求救电话,哭诉自己"被冯某以及两个平时充当他打手的男人胁持至恩宁"办理离婚手续,并且被打。"恩宁是他老家,我很害怕,快来救我……"话音未落,电话就断了。随后,记者获知双方已被带至恩宁城东派出所。当晚十点,再次跟"梁女士"取得联系后,她表示警方已经让她签字离开,但她发现冯某等人在派出所门口守着,她不敢独自离开。
  当天午夜,本报记者会同江门站记者赶至恩宁,却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梁女士"查无此人,并涉嫌使用假证件与他人结婚。
  据恩宁城东派出所民警介绍:当天下午两人被人目睹在恩宁民政局门外撕扯,群众报警。警方随即出车将两人带至派出所,结果发现,"梁女士"所持户口本以及一份证明她与前夫离婚的"海珠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均系伪造。而她在接受警方询问时也承认自己真实姓名为罗X珍。她在笔录中称"因为担心他在报纸上登的征婚信息是假的,所以买了假证件"。
丈夫当众警告妻子"不要乱说话""保守秘密"
  发现妻子要跟记者离开,和两个"朋友"一直守在派出所门口的冯楚X坚决不同意,声称"我才是受害者,要讨个说法"。
  "到了民政局才发现'查无此人',她用假证跟我结婚,欺骗我感情,花我钱!"冯某声音很大,话虽是对着记者说,眼睛却一直盯着罗X珍,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末了还指了指罗带的手表。罗则冷冷望着他,一言不发。
  "你之前对她一点都没有起疑心?"记者问。
  冯某迟疑了一下:"她以前跟我说过,她被收养前叫'罗X珍',我见她父母时还听他们叫她'阿珍'。"
  "你现在做什么?"
  "待业。"
  "之前呢?你朋友刚才回答警察问话时不是说你开餐厅的吗?"
  "你这么关心我开没开餐厅,为什么啊?"他似笑非笑地反问一句,"我老婆没告诉你什么吗?"
  "你不是说罗X珍借征婚骗你财吗?如果你无业,哪有钱给她骗。"
  冯某突然盯着记者,厉声问:"你敢说她没告诉你事?不然你提什么'征婚'?"
  记者表示口误而已,问他"征婚"和"骗婚"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他的表情似乎并不相信,但还是很快缓了口气,圆滑地回答:"我以前开餐厅,有点钱。"
  随后,他反将记者一军:"我下午听到她用普通话跟人讲电话,是不是你?"
  记者岔开话题:"你跟人离婚,为什么还找两个人跟着?要保护谁啊?"
  "哦,他们都是我的朋友,跟她也熟。离婚怎么就不能让朋友在场?"
  临走时,之前一直用普通话回答记者的他突然改用粤语,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冲着罗说:"你跟我好聚好散,不要乱说话,要保守我们之间的秘密,你也知道我最大的敌人是谁!"


警方行动:
对涉嫌诈骗的五间咖啡厅突击清查
  从恩宁返回后第二天深夜,记者与罗小姐一起来到了荔湾区公安分局报警,并最终在彩虹街派出所完成笔录过程。罗小姐详细提供了自己所知道的五家涉嫌婚姻诈骗的西餐厅,其中四家位于原芳村地界,另有一间位于彩虹街派出所辖区。
  报警第二天上午,荔湾公安分局彩虹派出所及分局治安大队分成数组,分别对位于鹤洞路、浣花路等地的多间咖啡厅展开突击清查。警方在事件中共带回4人协助调查,并带走了有关证物。
  荔湾警方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日清查中,民警来到鹤洞路的某咖啡厅,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几名服务员在聊天,并对民警的检查十分"愕然",面对民警的询问,她们均称不清楚所谓的"征婚消费"情况。
   由于该咖啡厅的负责人当时称在外地,民警随后要求其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5月29日,该咖啡厅的负责人来到分局接受询问,据其所称,这间咖啡厅开业仅仅几个月时间,而且生意不太好,但并没有进行诈骗,店内的消费都是明码实价,一些客人也确实嫌价格太高。
  浣花路咖啡厅同样也是此次突击检查的目标。在进入该咖啡厅检查时,民警发现其生意同样不好,但依然将正在店内的负责人请回协助调查,据这间咖啡厅的负责若说,咖啡厅是其5月19日才接手做的,民警在对有关证照检查后,查证了其说法。而在花地湾,被举报涉嫌诈骗的咖啡厅早已大门紧闭,门口还张贴着一张"旺铺转让"的告示。。
  至于彩虹街派出所辖区内周门街某的咖啡厅,警方负责人则表示,因无牌无证,这间咖啡厅在3月份已经被工商部门处罚过。
  目前的调查虽然没有进一步进展,但警方负责人表示,对罗小姐反映的有关情况将继续调查,一经确实,将会依法处理。与此同时,警方也希望举报人提供真实、具体的情况,不要隐瞒事实。
疑点辨析:
征婚诈骗还是欺诈消费?
  "这些咖啡厅的标价的确是过高,这一点,咖啡厅的负责人也承认。"警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若要认定这些餐厅就是在诈骗,法律条文却好似不支持。
  按照刑法的解释,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要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首先要考察两个要素: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可是,根据警方的调查以及罗小姐反映的情况,这些咖啡店虽然价格虚高,但餐牌上已经表明了价格,客人在埋单也是知情自愿的。这样来看,警方很难说咖啡厅是在蓄意诈骗,是在犯罪。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征婚女与餐厅勾结,假装征婚女要求应征者在指定餐厅高额消费,难道不也是欺骗吗?"这种情况从法律上看还未纳入犯罪的范畴,虽然说存在欺骗,但更多是一种欺诈消费。"广东鑫一华律师所律师唐红炬告诉记者。
  由于餐厅有标明价格的餐牌,就不构成"虚构事实"的要件。而应征者在明知餐厅价格过高的前提下,为博得征婚女的好感,自愿掏钱买单。即使有欺骗的行为,但餐厅与征婚女勾结在一起的行为依然不够成诈骗,仅能说其是一种不道德的经营方式。如果要定性,不如说是欺诈消费。



原标题:陕西“微笑局长”杨达才被撤职★★★★★ 广水终于有“水”了!!薄谷开来、张晓军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高铁也会玩倒车和滑行网传某地市政府办事处招聘SPA技师 称学生优先陕西县教育局长回应妻子吃空饷 纪委将调查 赌博网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5-5-3 05:54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