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源镇总体规划(2010-2030)》简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5:4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湘赣边界经济转型工业重镇呼之欲出,《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总体规划(2010-2030)》描绘出20年后的安源镇蓝图。
  
          安源镇是中国近代江南工业重镇,是中国工人运动及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要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次总体规划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空间布局、城乡统筹、旅游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化景观系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防灾减灾、环保环卫等内容。
  
          1.总体发展战略
  
          安源可以借助其政治、资源、区位优势,巩固优化第一产业、壮大提升第二产业、活跃繁荣第三产业,把安源建设成为一个集参观纪念、传统教育、宜居宜商三产共同发展的经济重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生态美镇。
  
          2.生产力布局规划
  
          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为“一轴、四区”。“一轴”即依托城市主干路萍安大道、规划道路中环东路以及景区内部军议路形成经济发展轴。“四区”指以下4个:
  
          商贸经济区(安源新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建筑业、汽车贸易服务业及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
  
          文化产业区:主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近代工业遗址科普教研、红领巾儿童教育、影视文化等产业,该区共有3个基地,分别为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红领巾儿童教育基地;
  
          生态观光区:主要发展科技农业,同时配合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积极发展农家乐的度假、休闲、娱乐产业,结合安源影视城把后山公园打造成集影视、游赏、健身、娱乐等多功能的生态风景区;
  
          工业产业区:该区为安源的经济转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村庄布点规划
  
          规划将全镇范围内的村庄分3类进行整治:城镇改造型、限制规模型、搬迁撤并型。
  
          4.空间管制
  
          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依据全镇的土地利用规划,本次规划将全镇各类用地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5.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以“国之安源、游萍梦乡”作为旅游形象大力打造安源红色旅游品牌,将安源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安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
  
          6.旅游分区规划
  
          规划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为:“一心四组团”。即旅游服务中心;红色文化旅游组团;乡野娱乐旅游组团;影视风景旅游组团;煤矿探秘旅游组团。
  
          (1)旅游服务中心:将景观优美、环境良好、酒店服务业发达的安源区政府周边作为安源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功能定位为:旅游接待、集散基地,城市观光,城市休闲度假,商务和会展旅游服务中心。
  
          (2)红色文化旅游组团:规划将文物保护单位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的地段设为核心保护区,旅游功能定位为红色经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旅游。
  
          (3)乡野娱乐旅游组团:规划将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具有新农村风貌的十里村作为乡村娱乐、休闲、度假区。旅游功能定位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康体娱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
  
          (4)影视风景旅游组团:影视城是一处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的文化产业,规划结合慈云寺和后山公园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影视基地、环境优美的人文与自然相辉映的风景区。
  
          (5)煤矿探秘旅游组团:近代工业遗址以近代工业发祥地,第一个股份制外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为主题,建设煤炭博物馆和开辟矿山采煤体验、神秘探险的工业旅游区,了解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煤炭。规划结合安源国家矿山公园自然景观,打造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综合性公园,规划保护安源国家矿山公园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原则上禁止风景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将其培育成安源的天然氧吧,城市的绿肺。
  
          7.城镇性质
  
          湘赣边界经济转型工业重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8.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
  
          规划远期到2030年人口11万人,建设总用地达1119.57公顷,人均101.78平方米。
  
          9.功能结构
  
          规划安源镇总体形成“一核双心、两带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指安源纪念馆后山城市“绿核”,后山作为萍乡市中心城区的市郊公园,是萍乡市重要的生态景观资源。
  
          双心:一为按照《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将安源区政府东部宾馆酒店等商业集中区域作为旅游服务中心。二是以中国安源红领巾活动基地和安源影视城为基础的文化娱乐中心。
  
          两带:一指将319国道作为城镇建设空间拓展带,有效联系各功能区和疏导城市对外交通。二指依托株萍铁路在安源镇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大作用,将其沿线打造成红色风情展示带。
  
          四区:指由城市“绿核”和城市道路自然划分出的4个相对完整的功能片区,分别为老镇区、新镇区、生态区和工业区。
  
          10.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在中丹北路与瑞安西路交汇处新建1处农贸市场,保留现有的老镇区集贸市场。
  
          规划将老镇区的发电厂关闭并与安源煤矿一些处所改造成工业遗迹展示及创意产业区域,将现老镇区电影院就地改扩建。
  
          规划在安源外广场东侧安排以少年儿童革命历史教育为主题,兼顾城市公园儿童休闲、娱乐职能的中国安源红领巾活动基地。
  
          规划利用319国道与株萍铁路交叉处低洼地为户外体育用地,占地6.69公顷。规划在各居住区内建设相应规模小型运动场地,形成合理完善的体育设施系统。
  
          规划保留安源煤矿职工医院并就地改扩建,完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形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三级配套的城镇医疗体系,满足城镇功能需求。
  
          规划新建中学2处,分别位于韶山东路与中丹北路交汇处、瑞安东路与瑞金北路交汇处,占地面积分别为6.15公顷、4.10公顷。
  
          小学:规划于三湾路南侧新建小学1处,占地面积为2.36公顷。
  
          幼儿园:幼儿园规划按居住小区规模进行配置,以300米服务半径结合各居住小区中心绿地进行布置,独立居住组团要求单独配置1所幼儿园。
  
          规划对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周边建设严格控制。并且在有条件的古迹周边开辟绿地公园,加强古迹的游览性和观赏性,提升城镇文化品味。
  
          11.道路交通方便快捷
  
          新建环城公路、增加顺畅联系新老镇区之间的道路,规划将位于安源广场南侧的公交首末站改造为安源镇汽车站,规划区共设置5处社会停车场。
  
          株萍铁路是以安源老镇区为起点,通往株洲的煤运专线,株萍铁路与浙赣线相接,已有100余年历史,它不仅在沟通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规划保留此铁路并将铁路沿线两侧控制80米宽防护绿带,将其打造成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

          1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采取整体保护的规划思路,从整体层次上保护老镇区的传统风貌,缓解老镇区的人口、交通和建设的压力,加强文物古迹的全面修复力度,延续、弘扬红色文化。对安源历史文化名镇整体保护采用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协调发展区3个等级。3个等级所划定的区域,由内至外保护强度逐渐递减。
  
          13.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提出安源镇一般建筑按6度标准进行设防,城镇生命线工程提高一级设防。并将安源镇生命线系统的四大网络(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给系统、信息情况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规划和研究。
  
          14.环保环卫规划
  
          规划提出了矿山公园环境治理的措施建议,包括公园内逐步清理污染型工业企业,所有企业均实现达标排放和废弃物有效处理;对上游运煤车辆另辟通道,严禁往景区通过,运输车辆进行防撒漏设计,所有洗煤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疏浚安源小河,搬迁河两岸住户,在河两岸种植花草树木,使之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规划保留并扩建现已有的3个垃圾转运站,同时新建2个垃圾转运站,每处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建立完善的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环境卫生体系,生活垃圾集中运往萍乡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规划区内至少需设水冲式公共厕所34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联系我们|安阳论坛网

GMT+8, 2025-5-4 05:37 , Processed in 1.2343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